今天是:

加入收藏
您的当前位置:主页 > 盟员风采 >

教坛写春秋 笔耕度余年

时间:2011-08-22 11:25 来源:  作者:zjmm  点击:


   镇江盟员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退休教师赵怀德  
      步入古稀之年,我还觉得活力依旧。玩微博,写博客,愿做一个白发顽童;痴心写时评,评论时事,惩恶扬善,愿为净化社会风气尽绵薄之力。我在新浪微博和0511空间这样展示我的个性:随遇而安,从容自信,在读书和写作中寻求快乐!网友夸我心态好。我想,如果说教坛写春秋,业余勤写作,是我的人生轨迹,那么从容自信,笔耕不辍度余生,就是我晚年的人生追求。
难圆记者梦,做称职的语文教师
      中学时代,我爱好写作,立志长大当一名新闻记者。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,在语文老师指导下,创办了一个油印的文学期刊《柳湖文艺》,稚嫩的文字,高远的志向,有趣的故事,吸引了许多同学,我也分享了些许快乐。我写作的热情更高,常常写一些短文向报社投稿,偶尔也能变成铅字登上报纸。有一次,我写了个宣传队用的小演唱《抗旱中的姐妹俩》,被《镇江日报》《金山》副刊采用,占了半个版面。我美滋滋的,成功的喜悦坚定了长大当记者的决心。
      高中毕业后,由于种种原因,我考上了徐州师范学院,没有能圆记者梦。我没有气馁,勤奋读书,受到著名语言学家廖序东先生的厚爱。在徐州四中实习,廖老师亲自指导我上了一堂试教公开课,博得了师院和四中领导的好评。我暗暗下定决心,做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。
      1963年,大学毕业后,我被分配到盐城地区工作。中秋节那天,我们来自全省四所师范院校的几十人又来到阜宁县,住在在射阳河畔的一个旅社等待分配。晚上,吃了两个旅社特地为我们烤的白面月饼,我独自走到河边。一轮圆月沉在清澈的河底,欣赏着清风明月的美景,我欣然规划者未来的教师生涯。后来我被分配到江苏省阜宁中学,这是一所省属完中,有着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,教风严谨,对青年教师要求极其严格。语文教师要做到四个“一”:背一百篇古文,写一笔好字和一手好文章。正是在这样环境里我练就了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。我从初一教高中毕业,年复一年,在阜宁中学工作了整整十五年。
      1978年我调到镇江三中任教,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。每堂课的一分钟演讲,使学生得到了锻炼;我指导的小溪文学社被全国文学社联合会评为优秀文学社,社员们经常在在报刊刊发表文章。著名诗人、散文家袁鹰亲切会见文学社社员代表,指导他们读书写作,欣然题词:“小小溪流,终久会汇成大海。”2000年,我退休了,我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:我是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。
难舍青春梦,当业余通讯员
      在三十多年的教书生涯中,我并没有舍弃青春梦想,依旧勤奋写作,向报社投稿。阜宁中学有一个通讯报道组,我是其中的一员。我们采写的新闻、通讯及一些评论文章,常常被县广播站、盐阜大众报和新华日报等报刊采用,后来我成了新华日报的通讯员。
在新闻写作上,我得到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恽逸群许多帮助。恽逸群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28年任家乡武进县中共县委书记,后来一直从事新闻工作和党的地下工作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,他相继担任过《新华日报》华中版总编辑和社长、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、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、山东《大众日报》总编辑。上海解放后出任《解放日报》社社长、总编辑,兼任华东新闻学院院长、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和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。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被错误地开除党籍,翌年调往北京,任地图出版社副总编辑。1955年因潘汉年错案的牵连,又遭到11年冤狱,1965年假释出狱后,被安排到阜宁中学图书馆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。
      我和恽逸群同住一栋楼,他住在一楼楼梯间,我住在三楼亭子间。那是他依然是监管对象,文革期间更遭到残酷迫害,我们的交往甚为谨慎。他除了在文字方面给我指导外,还一直叮嘱我:“真实是新闻的生命。写稿一定要说真话,夸大其词是不好的作风。”至今我为新闻单位写稿,还时时记起他的教诲。恽逸群敢讲真话,也是我的楷模。1973年他写好一篇文章,题目是《平凡的道理——略谈个人崇拜》【注】。恽逸群以犀利的文笔,揭露了林彪、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和谬论邪说,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感。文中写道:“凡是把国家领导人(不论他的称号是皇帝、国王、元首、总统、主席、总理、首相、总书记或第一书记)神化的(不论说是‘天纵圣明’,是救世主或是‘几千年才出现一次的天才’)必定有奸人弄权,纂夺权力。这是古今中外绝无例外的普遍规律。只有极端糊涂的人,才会相信自己是天生的圣人,无所不能、无所不知。不会犯错误、不会受人蒙蔽、愚弄,至死不悟。”过去,他侃侃直陈,屡遭不幸,被开除党籍,戴上反革命帽子;而今,虽被监管,仍然直陈所见,无所畏惧,实在令人敬佩。
      1976年“四人帮”被粉碎后,,我被借用到阜宁县委组建的大批判组,与县委通讯报道组合署办公。我和大家一起写了不少大批判文章,发表在各级报刊。恽逸群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很有价值得材料,给了我许多帮助。1978年5月,他调往南京国家第二档案馆工作。我忙于调动工作,也为好好为他送行。1978年12月10日他不幸病逝,我深为失去一位挚友而悲痛。一年后,我从报纸上看到了恽逸群同志的冤案彻底平反、恽逸群文集出版的的消息,感到无比欣慰。如今我提笔作文,常常想起他的正直为人和亲切教诲。
在镇江三中,我依然当一名通讯员,为学校的通讯报道尽职尽力。1982年,镇江日报复刊后,我写了许多宣传三中的的新闻和通讯,也写了许多抨击歪风,弘扬正气的言论,连续十多年被评为秀通讯员。在新华日报和其他报刊,我也发表了不少评论文章。我常常自勉,当一名通讯员,为报社写稿,是乐趣,更是责任。
心怀民生情 ,写建言献策提案
      我是镇江市第三届政协委员。1993—1997年五年中,我曾两次荣获优秀提案奖:一次是1993年我的个人提案《保护耕地资源,建立永久性耕地保护区》,一次是我为民盟市委撰写的集体提案《关于增设公益广告的建议》。退休之后,2003年我为民盟是为撰写的集体提案《关于实行规划公示制度的建议》也曾荣获优秀提案奖。然而,在参政议政活动中我感受最深、收获最大的是我与镇江公交的不解之缘。
出席第一次会议,我带去的第一份提案是《扶持镇江公交走出困境》。撰写这份提案缘自一次乘坐公交车的经历。
      1992年9月30日晚,临近8点,公交1路汽车机床厂终点站。我和许多乘客等了20多分钟,才等到一辆车,大家蜂拥而上,汽车向西站方向驶去。经过南水桥站、东门站,上车乘客很多,其中有一些人是往大市口换2路车到火车站赶回南京的,因为汽车误点,大家都很着急。车从市政府站开出后,竟向左转弯,驶向解放桥方向。乘客开始骚动起来,赶火车的急得直跺脚,叫骂声响彻车厢,可汽车愈开愈快,一直开到宝塔山停车场门口才停车。这时候,售票员、驾驶员发话了:“大家都下车,车子坏了!”乘客无可奈何,怏怏地下了车。驾驶员发动汽车驶进了停车场。过了七八分钟,在乘客一片指责声中,驾乘人员换了一辆车把乘客送走。车开到大市口已是8点45分,乘务员向人们表示歉意,甩出这么一句话:今天晚上已换了三辆车了。
      窥一斑知全豹,从这一次乘坐公交车,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镇江公交的滞后发展,直接影响了镇江的人民生活、城市形象,乃至经济发展。我写了一篇批评公交的短文《搭错车?》,刊登在10月9日的《镇江日报》上。文章见报的第二天,公交公司两位同志登门向我道歉,诚恳地征求我对公交的意见和建议。一次面对面的坦诚交流,让我比较全面的了解镇江公交的现状。驾乘人员的服务态度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,但这仅仅是一方面。另一方面资金严重短缺使镇江公交陷入了困境。线路少,车辆少,破旧车辆不能及时更换。职工待遇低,驾乘人员队伍不稳定。当时总共只有18条线路,近200辆汽车,行车间隔时间长,市民出行很不方便,意见很多。从此,我有意识地关注镇江公交,对线路设置、安全卫生、服务态度等等,一一作些记录,反馈给公交公司。
      1993年2月,《镇江日报》刊登了新一届政协委员名单,当我看到自己名字时,光荣感、责任感驱使我继续对镇江公交进行调查研究,写成了《扶持镇江公交走出困境》的提案,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公交的发展,从政策、资金、场地等方面积极扶持镇江公交走出困境,并对公交场地建设,公交线路优化,公交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。
我第一次出席政协会,对提案的办理情况还不甚了解。后来从报纸及政协的有关资料上了解到市政府非常重视政协提案,每一份提案都要落实具体承办单位。从公用事业局对我的提案答复中得知,市政府对扶持镇江公交走出困境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。镇江公交人也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,从内部挖掘潜力,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着手,努力改变镇江公交的落后状况。此后,我高兴地看到镇江公交一天天进步,一天天发展,线路越来越多,车辆越来越漂亮。一年一度的政协全会,我都上交了关于公交的提案,例如《开通南山风景区公交车,促进镇江旅游业发展》、《关于优化三山风景区公交线路的建议》、《实施无人售票,推进公交发展》、《公交车开进小区,方便市民出行》、《关于规范公交站点名称的建议》。这些提案,都是我经过多次调研并征求周围同志的意见而写成的,具有可操作性,大都被采纳并先后付诸实施。通往南山风景区的15路公交车,连结金山、焦山的104路,贯通金山、焦山、北固山的133路公交车相继开通;11路、12路车开进了小区;大市口站、梦溪广场站规范为大市口、梦溪广场东站、西站、南站、北站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8月我市第一条无人售票线4路开始实行无人售票,在河滨饭店召开了新闻发布会。作为一名关注镇江公交的政协委员,我应邀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并作了即席发言,我以世界著名大城市重视公交发展的事例,阐明了公交对于提升城市形象,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,得到与会各界人士的赞同。1998年2路车又开始实行无人售票,并逐步发展到除长线车外,所有线路都实行无人售票。无人售票实行一票制(1元或1.5元)从而缓解了公交公司经费不足的困难,使镇江公交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。2002年公交IC卡系统成功运行,市民刷卡乘车,出行更加方便。到目前为止,我市公交营运线路达60多条,总长819.9公里,拥有公交车738辆,行车间隔时间大大缩短。群众高兴地说,在镇江乘公交车也像上海、南京一样方便了。公交人一切为乘客着想的人性化服务倍受称赞。公交车上倡导文明乘车,给老、弱、病、孕、残让座蔚然成风,外地乘客有口皆碑。
      镇江公交十多年来的迅速发展,人民政协发挥了积极作用,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我也为镇江公交的发展履行了一个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,倾注了一腔热情,奉献了绵薄之力。1999年我被公交公司聘请为行风监督员,十多年如一日,我执着地履行义务,认真地进行查访,及时地反馈信息。2007年,我还把平时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,写成了《关注民生,优先发展公交》的调查报告,由民盟镇江市委作为集体提案提交政协五届五次会议。
痴心写时评,为净化社会风气尽力
      退休以后,我仍然痴心不改,常常写些评论文章。特别是《京江晚报》开辟《京晚时评》专栏后,我写作的兴趣更浓了,发表了不少时评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:称赞大爱镇江的新人新事,抨击损害镇江形象的歪风邪气,建言镇江发展的美好前景。
      今年三月,受文友启发,我把撰写的时评发给网站。好几篇文章接连在江苏网、大河网、荆楚网等省级网站发出。从此,我一发不可收,往往一个星期就发四五篇。《彻查染色馒头,为食品安全撑起一把伞》在红网发出后,即被中国经济网、凤凰网、新民网等二十多家网站转发。而后我的时评陆续被新华网、人民网、中国网等知名网站首发或转发。
我写时评,一不为名,二不为利。如今绝大多数网站都还没有实行稿费制,报纸采用网上的稿件,一般也不给稿费。那我图啥呢?为名吗?除了几个文友,很少有人知道我在网上发时评。说实话,如果我的时评对弘扬社会正气,净化社会风气,起到一点点作用,那我就为社会尽到绵薄之力了。这就是我的心愿,这就是我的幸福。
     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,我着重从三个方面选材立意:
      一是关注民生。针对百姓最关心的食品安全,我写了《彻查染色馒头,为食品安全撑起一把伞》《地沟油为何那么猖獗?》《食品安全,央视曝光后怎能一查了之?》等。文中我大声疾呼:“民以食为天,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。央视曝光以后,工商部门应给公众一个交代,如此关系民众健康的大事岂能不了了之。固然那些大型超市不顾群众利益,该受到应有的惩罚,监管部门监管缺失难道不应该问责吗?”
      二是反腐倡廉。我先后写了《衙门作风使屠宰场成监管盲区》《治理“三公”消费咋就这么难?》《遏制腐败窝案频发要警钟长鸣内外防控》《最大奢侈品消费国的三重忧虑》等等。在《衙门作风使屠宰场成监管盲区》中我写道:“两件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,但却都反映了南京市的有些部门还存在着严重的衙门作风,办事拖拖拉拉、互相推诿,互相扯皮。在查处“瘦肉精”问题上,衙门作风使屠宰场成了监管盲区,其危害当然比一盏路灯不亮要大得多。明确职责,那是政府部门和部门之间协调的问题,可千万不能把事关百姓生命和健康的事当儿戏啊!”大概是因为文章切中时弊,被新华网《新华评论》转发。《最大奢侈品消费国的三重忧虑》一文被新华网首发。
      三是教育改革。对教育乱收费我写了《解幼儿园乱收费之死结须动真格》;对学生负担过重,我写了《“孩子搞死在起跑线上”警醒世人》、《“减负”比“宣泄”更重要》;对教书育人我写了《五问宝马教授》、《三问“拒绝平庸”命题者》。
实现教育公平,在时评中一再呼吁的:“赞助费、择校费愈演愈烈,愈演愈乱,不仅金额看涨,家长不堪重负,而且不交费就上不了好的幼儿园、小学和初中,加剧了教育不公平。温家宝总理说,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。没有教育的机会均等,就谈不上社会公平。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。温家宝还说,在教育上体现公平、正义,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,这是国家的政策,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。可见查处赞助费和择校费是关系到实现教育公平,实现社会公平正义、和谐稳定的大事。”“实现教育公平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,是政府的责任。政府应当在其他方面,特别是“三公”经费省一点,也要保证教育的投入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[ 打印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