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
加入收藏
您的当前位置:主页 > 参政议政 >

打造一流职业教育,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新跨越

时间:2009-12-03 11:15 来源:  作者:zjmm  点击:


贺荣夫
 
    最近,我市职业教育喜事不断。首先是市教育部门新出台了《关于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六条意见》,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思路,确定职业教育重点服务我市两大产业—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,主动调整专业设置,满足我市两大产业的用工需求,每年输送1.5万名技能型劳动者为我市经济大跨越服务。日前,两所公办职业学校镇江机电高职和镇江市旅游学校合并,强强联合,努力打造我市一流职业教育,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。用市教育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刘国荣的话说,就是“职业教育一定要把握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律,凸显教育的基础功能、先导功能和服务功能,全方位服务好地方经济。”
    一、以地方企业需求设置专业。
    职业教育是最靠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类教育。目前,镇江市职业教育稳步发展。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逐年增长.学校规模不断壮大,办学质量明显提高,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全市已基本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同步发展的职教体系。全市共有各类职业学校23所(含行业办学),其中省重点以上职业学校10所。我市职业学校每年为地方企业输送1.5万名技能型劳动者。职业教育培训也为全市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,基本适应了适龄在读青年求知、学技和就业的需求,为推进技术进步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当前,我市职业学校与本地10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、订单培养、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协议,80%以上的毕业生输送到本地企业,这里面有金东纸业、索普集团、江南化工厂、镇江船厂、无线电厂、华晨华通路面机械有限公司,各大宾馆等等。
    二、职业教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,与社会经济、工业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。
   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,我市职业教育以及专业设置也经历了五个阶段。第一阶段,1901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,以蚕桑、园艺、商务专业为主,属于我市职业教育发端期;第二阶段,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为我市职教初创期,因“文革”后应用性劳动人才的大量缺失,职业教育以财会、幼教、旅游等文科类为主;第三阶段,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,由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,专业主体是机械加工、电子计算机类,属于职业教育发展期;第四阶段,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002年,专业仍沿袭上一阶段,一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,因此,我市职业教育陷入低谷,进入停滞期;第五阶段,2003年起至今,进入职业教育辉煌期,传统专业加入信息技术,农字头专业和新兴产业专业逐渐增多。
    当前我市职业学校共开设机械﹑电子﹑化工﹑艺术﹑旅游等十大门类,机电一体化、数控技术、计算机应用、旅游管理、宾馆服务、烹饪等60个专业,专业面涉及一产、二产和三产,建成了国家和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7个,省级示范专业21个,市级示范专业25个,初步构建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,中职、高职相衔接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。
    三、职业教育为提升地方经济做贡献。
    基于目前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两大变化,一是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;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级技工。因此,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。职业教育发展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,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,具有重大意义。所以,我们首先要进一步审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即把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”视为是推进工业化、现代化的迫切需要,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,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,振兴经济、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;其次,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,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;再次,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,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;最后,面向市场、整合社会资源,多元化办学,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。
 
    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服务体现在人力支撑、智力支撑与技术支撑三个方面。现代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、主动性特征,职业教育就是教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。最近我市职业教育新举措的出台,就是职业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,服务镇江新跨越的一个具体动作。这既是释放一种导向信号,更是一个具体行动,这就是要举全市职业教育之力,集全市职业教育之能,做大做强我市职业教育,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集约型、规模化、动态式的服务。作为职教战线的一员,理应在第一线冲锋陷阵,为镇江职业教育做出贡献,同时也真诚希望各条战线的同志们、朋友们关心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未来。
(作者系镇江市旅游学校副校长、中学高级教师、民盟旅游学校支部组织委员)

(责任编辑:admin)

[ 打印 ]